(资料图)
估值只有相对合理,没有绝对合理。因为估值是一个由各种因素不断推动变化的结果。而且估值并不能完全算一个客观指标,其也有很多的主观性因素。而且也有几个方面,简单的有,公司基本面的静态与动态估值,行业景气度的预估,市场环境的情绪与风向偏好,以及内在价值的评估等。不同因素,直接决定了估值的判断,也会出现矛盾的情况,这个时候就必须要从整体角度思考,估值在盈利体系中的意义,今儿对此做详解,供大家研究。估值是估算,那就需要考虑多重因素估值,简单来说是对价值的估算,即衡量现有价格与标的价值的偏离度。A股是最喜欢政策的,而政策让估值因素变得敏感,这个时候所谓的估值,实际上是风向偏好而已。说白了,当“估值提升”周期,没人会在乎价格如何,因为未来的因素可以大幅提升估值,是在用未来几年,甚至更长周期因素来解释如今价格合理性;反之亦然,当“估值下降”周期(即挤泡沫),这个时候没有人在乎未来,都看到如今价格的含金量,质疑一切因素,鬼故事就很多。2021-2022年医药就经历了这样完整周期,有过大涨,也有过大跌。
如何衡量估值?对于股票,价格的衡量标准很多,常见的估值方法就有P/B(市净率)、P/E(市盈率)、由此衍生的还有P/B-ROE(盈利与市净率匹配度)、P/E/G(成长与市盈率匹配度)、DCF(未来现金流折现)、ERP(股权风险溢价)等。但股民使用中就会发现问题,如在“2008年10月”、“2011年12月”、“2018年10月”、“2020年3月”;包括2012-2014年,市场持续处于估值低位,但也并没有走出来。实际上,每一次市场环境不同,怎么可能看同一个数值呢?也绝不可能因为所谓的“估值底”就进场博弈,需要考虑更多因素。
因此,很多时候,估值低了,也不代表就是底部了,估值应用需要结合具体市场因素来测算。比如说要结合经济所处的宏观周期,社融数据和信贷投放因素,代表资金的信心,这些没有明确改善,也不意味着经济趋势改变。包括2022年我们看到社融数据的蹦极,有刺激就峰值,次月就降至低谷,如此反复。这样的改善是很脆弱的,因此对应股市方面,不是没有反弹,随后很容易跌回,保持的是震荡市感觉。
市场热点估值特性与估值洼地:2022年最典型的热门行业是新能源(车)产业链,其在5-6月份有过大涨,在此之前则是连续下跌,7-8月筑底后,又是下跌的。因此,这里面的强弱交替是非常明确的。而这个行业也经历了所谓的低估和挤压泡沫的阶段,是纯粹的行业因素吗?明显也是有情绪因素的,一度在7月份时候,新能车、汽车行业合计成交占比突破20%,该占比处于历史峰值位置。实际上,2021年以来,一旦市场成交结构的极端化之后,往往都对应着阶段性调整的概率将明显抬升(如2021年8-9月和11-12月),随后是市场的群体调整,这种波段特征明显。
2022年三季度末时,全A的风险溢价为2.62%,处于历史55.65%分位点,相比前期高点已降至中间偏高区域。其中,新能源、电力、汽车、商贸零售、煤炭等综合热度较高,处于75%以上分位,相反,我们看到半导体、医药、金融等热度均处于30%以下的偏冷区域,而随后2022年四季度的热点恰恰是这些品种。因此,这里面不单纯是 估值,还有明确的情绪因素在左右,导致机构投资者扎堆后的助战助跌。